2024年年中,一个名为“货真价实”栏目组的滑板团体在北京各个经典的滑板地形间游击不断,在对那些知名Spot进行巡礼式滑板拍摄的同时,他们也从城市焕发的新芽上发掘探索,尝试踩着滑板与城市发生一些“货真价实”的故事。
“电影人”李泽远在这之中用镜头客观地记录下了这真实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意图用影像为这场不羁的都市冒险以及这群年轻滑板人冲动的青春能量加以佐证。
这部影片的名字让我联想到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滑手?”
THRASHER已故主编Jake Phelps与老友MarK hubbard
早在滑板入奥之前,这个问题就饱受争议,拿走奥运奖牌的人,到底是滑手还是滑板运动员?
即便是Nyjah Huston这样优秀的滑手也会被冠以“滑板机器”,在对他出招稳定精准的夸赞之余也何尝不是在对其风格单一的调侃,而在本次巴黎之旅中笑纳铜牌的巴西小仙女也会被媒体追问“请问什么时候发布你的个人滑板影片?”对此,这次卫冕堀米雄斗也曾用行动尝试回答,例如在2021年,他拿着金牌回到东京街头,让滑板回到最初的模样——街上滑。
毋庸置疑的,我们每个人都在无时无刻地强调着自己是真滑手“I’m a fxxking real skater”,想问问有多少哥们的微信签名写的是THRASHER杂志经典的Slogen,“Skate or Die!”。
此外平时还或多或少都有听过类似对话,“这人鞋都没补过,一看就练得少”“跳个一立还戴护具啊?”“你的桥怎么用那么久了还没打花过,你从来不练Grind的吗?”以上种种,尽是滑手们倔强地捍卫滑手身份的表现。除要证明自己不是“板混”外,还要力求证明的一点就是,我来自街上,我是街头滑手。
DBH职业滑手方伟
如果单从外表难以分辨一个滑手到底“real”与否,那只有滑板影片能成为“真滑手”们的力证。
在快速晃动的镜头里,滑手从街头上滑动着的一个不起眼的小点,被无限放大为一个强力的反叛符号,深深扎在每一个看过滑板影片的叛逆小孩脑海中。画面中滑手的动作夸张且利落,征服巨大的落差,“飞檐走壁”,与路人争执。这非常危险,非常Cool,也非常街头!即便他们大多数时候是在街上摔的七荤八素,即便他们可能没你想象的那么胆肥,即便他们做的根本不是“好孩子”该干的事,且比起耍帅这可能更像破坏公共设施的“罪证”。但在看完影片后,我们也许都会有一个共同的认知,“玩滑板的都这样”,或者”滑板就该这样玩”。
在滑板文化的发源地美国,要想被赞助商青睐走上职业滑手的道路,一部拿得出手的影片将是你最重要的敲门砖。为了捍卫滑手的荣誉,一代代的滑手纷纷带上机器走向街头,用对街头滑板的热爱点亮了每一个Spot,在不知道多少次头破血流的尝试后成就了历史上太多的经典画面,而这些影片也同时在激励着更多的滑手前赴后继,为“街头滑板”拓土开疆……
不得不承认,“回到街头”似乎成为了滑板文化的永恒命题,而在街上滑更是滑手们“追求真实”的表现。这份所谓的“真实”,应该不是单纯彰显滑手的破坏力,不只是为了装逼耍楞,而是在尽量不加修饰地展现一群“不一样”的青年他们的生活状态。
在面对伤痛与恐惧,他们是怎么扛住的,而在面对困难与抉择时,他们又是怎么走下去的,以及影片所传递的审美,和他们想讲的那些故事。
回过头来看,面对这样一部草根的,街头的,几乎每一帧都在“表达真实”的影片,很难让人不好奇其背后的“货真价实”栏目组究竟是怎样一个团体,这群来自北京的新生代滑手又是为何执着于“表达真实”......
本期【疯文艺】,邀请到了“货真价实”的主创李泽远,来看看他对于自己创作的这部“货真价实”的街头滑板影片都有着怎么样的理解和表达。
《货真价实》主创李泽远(左)
能先跟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吗?
Hello大家好,我是Zey,你也可以叫我澤遠,今年21歲,北京孩子。
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滑板的?
大概十二三歲的時候吧,那時候比較胖,覺得滑板很帥就想用滑板來減肥,之後就再也離不開了。
除了耍帅,滑板还有什么别的特质在吸引着你吗?
得玩點勁兒大的。我喜欢和一个地形硬磕的感觉。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拍摄滑板影片的?
这是第一次。
电影专业的学习有带给你拍摄滑板影片的启发吗?使用大量客观镜头可能让片子显得很“冷静”,稍微失去了传统滑板影片里的许多人追求的“冲击感”,为什么你会使用如此写实的技法呢?
肯定是有的,至少手比较稳,而且这次并没有选择大篇幅的使用vx或者鱼眼,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我很喜欢以一个旁观者的感觉去看滑板的动作。学习电影让我可以用一种更直接的眼光去看一个滑板动作,比如说一个地形怎么拍好看,一个滑手脸上的表情和他脚下滑板的关系,这些东西都会给一个片子的整体观感带来一些提升。
我希望写实一些是因为我想强调一下这些地形,动作,和滑手,在某种意义上的普通性。没错这个地形确实不大,我们也不是特别牛逼,但是我们在拍,而且在很努力的拍,很快乐的拍,我们自己快乐就是最重要的。
那这次拍摄和剪辑有无借鉴前人的作品呢?能不能拿一两部你喜欢的电影或者作品来举例?
有的,我非常非常喜欢Maite Steenhoudt的 《Broskis 2 Proskis》, 这部片子里有一些非常单纯的看着很好玩的镜头,让人经常看得笑出声。
《Broskis 2 Proskis》Maite Steenhoudt影片封面
Illegal Civ的《Godspeed》对我影响也特别大,这部片子的配乐非常贴合我的音乐品味。我觉得滑板配乐不需要是特别硬核的摇滚或者说唱,有的时候一些抒情的音乐反而更加的有感觉。
QuarterSnacks 的片子也都挺有意思的,他们大概每几个月会出一部十分多种的片子,然后记录一下他们团队的生活和一些滑板片段,很有感觉。
电影的话,最近看了Richard Ayoade的《Submarine》,它的镜头语言我非常喜欢,把一个青春期男孩的心理活动表现的非常无厘头和淋漓尽致。
我最喜欢的电影应该是《Call Me By Your Name》,在某种意义上是因为这部片子才导致我想去学电影。我觉得如果一部片子能通过镜头语言让观众听到,闻到,感受到故事的地点和时间,那这部片子的摄像就非常成功。
《Call Me By Your Name》剧照
在影片里作为创作者的你经常与路人互动,让路人进入镜头是随性为之还是有所意图呢?
我觉得这种交互是重要的,代表了在其他人眼中滑板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滑板之所以是街头运动,不就是因为它和街头或者说社会有一定的对接和冲突嘛。
栏目组摄制中与路过的大哥攀谈起来
还有能分享一下你喜欢的创作者吗,他们身上的哪些东西在吸引着你?
姜文,贾樟柯,胡波,Luca Guadagnino,Danny Boyle,Francis Coppola。他们在用生命去做事。去年一位演员和我聊过这个话题,她说人生在世不应该去单纯的追求快乐,Live for meanings,not happiness。如果有什么想做的,就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做,把自己的血全部洒在上面,鞠躬尽瘁,不要留任何的遗憾。在这些导演身上我能感受到那股劲。
再来聊聊这次影片的拍摄吧,很好奇为什么影片叫做《货真价实》(英文名《Hard Truth》)?
这个名字是从我朋友Rodrick那里拿来的,他的微信签名是货真价实,我第一眼就觉得挺有意思的,然后一次喝酒的时候他跟我说这个名字出自拳击动漫《Megalo Box》的一段,男主残血无甲反杀。这个名字,后劲很大。Hardtruth好像是那天晚上我同时想出来的,因为货真价实听起来挺硬的,Truth是真理,Hard是硬,硬道理哈哈哈,货真价实,不好下咽。
《Magelo Box》动漫片段
补充:男主“无甲反杀”的设定来源于动漫中高科技外骨骼拳击的设定,在擂台上,出身低下的男主想要搏出位只能以身犯险,用着破旧的装备作战甚至“无甲”与全副武装的对手殊死相搏,即便如此男主为了拳击梦想也坚持挑战更强的对手直至“燃尽自己”……
你有没有注意到这部动漫男主的个性很像个硬核滑手,即便没有任何护具和可靠的安全保障,只是为了梦想就能挺而走险与地形死磕?你怎么看待这种近乎于“飞蛾扑火”的行为?
引用我健身教練的話:咔咔整就完了兄弟!滑板这东西,挑战自己,快乐才是最直接的最纯粹的成就感!
除了“死磕”,你觉得怎么样滑板才符合“货真价实”的定义?
我觉得滑板是一种 热血沸腾的东西,这玩意 和技术好不好没关系。这部片子与其说是在给大家展示一些大的厉害的动作,不如说是给了大家那种看完了想立刻出门滑板的劲儿。不成功就不回家,摔伤了就下次再来,我和我自己比,尽管说我这个动作别人一次能成,可是我付出了300%的努力,那就特别货真价实,因为我在和我自己对着干。
作为创作者来讲,影片里哪些部分的制作最令你印象深刻?能不能详细说说?
我们团队阿远的Heelflip下金融街Double Set,真的太印象深刻了。因为我们和他出去拍了三天,每次他都是摔到走不了路才回家,然后一周以后再回到那个地形,继续摔。我卡里估计得有他1000多条视频就是这个地形,根本就想不到他能这么往死里磕。太太太有样儿了,能做他的兄弟,我很骄傲。
你作为这次影片的导演同时自己也在之中出镜,这种创作方式有没有给你带来一些挑战?
肯定有的,就是大家在休息的时候我往往不能休息,要么掌机要么在镜头前面尝试动作。有时候我得给哥们说这个动作怎么拍好看,然后怎么样才能不抖,不虚焦,但是他们上手都挺快的哈哈。很幸运的一点是我的一些本来也专门拍视频的哥们也来和我们一起玩了。我要是没有这些帮助掌机的朋友,这部片子真的很难拍出来。Shout out to 土豆,文具,和Rodrick。
另外作为主要拍摄者,在某种意义上我也得起到一个给大家加油打气的工作,所以我得保持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尽量不让我的“社交电池”没电哈哈。
摄制组众人在TapBar团建
影片里除了滑板,还有很多大家一起喝酒“糊逼”的镜头,你为什么想安排这些镜头到影片里?
因为我不想让观众单纯的觉得这些人只是滑手,他们也扮演着其他的角色,和大多数社会上的人一样,也喜欢出去玩,喝酒,聊天。这让他们的角色更加圆润。这里也要感谢一下Tap Bar对我们一直以来的照顾,有时候我们几个喝多了就真的不当人了…
酒精会对你的创作影片有所帮助吗?
肯定会有的,非常喜欢喝威士忌。我很多剧本都是浅酌以后写出来的哈哈。
滑板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说,对你来说它像止疼药还是兴奋剂?哪些时候它会起作用呢?
我觉得它两个都是,因为兴奋剂也止疼。作为一个多年的抑郁症患者,我觉得滑板确实在很多程度上救了我,给了我一种从内而外的力量,让我能去更好的活着。
醉酒后霸占OLDORDER门口雕塑
在这次拍摄中你对这帮凭一腔热血“蛮干”的朋友有什么感触吗?
触动最大的就是,还有几个老哥们愿意和我一样这样闹,玩,挺好的。同时这次回来认识了很多很多新的朋友,大家都很纯粹,很愣,特有意思。
作为北京滑板的新生代,你觉得在北京滑板还有哪些特质仍在吸引着大家“KeepRolling”?
北京有太多的地形没有被开发过了,我真心希望大家能离开滑板场和公园,回到街上正儿八经滑下去。
这部影片中出演的滑手大部分都是在北京的年轻滑手,与北京新生代的滑手们合作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能量?
后继有人,货真价实!
以上就是我们本次采访的全部内容。感谢泽远的分享,这部《货真价实》也即将在8.17于北京TapBar举办下线首映活动,届时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来到现场一起感受独特的氛围。
之后这部影片也将同步在MadFuture全平台上独家上线,希望这份“真实”能够打动你同样热爱街头滑板的你。
编辑 | MadFuture-疯未来
文字|大泡
🎁文末福利
转发本推文到朋友圈
并在评论区留言你“货真价实”的滑板故事,
8.25抽取三位粉丝
送出“货真价实”周边T恤一件!